文章詳情
水運儀象臺的創制及產品優點
日期:2024-09-27 00:44
瀏覽次數:514
摘要:
水運儀象臺由蘇頌等人創制,是漢族的一種大型天文儀器。它是集演示天象的渾象、觀測天象的渾儀和計量時間于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實際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臺。這臺儀器的制造水平堪稱一絕,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富于創造的精神。它不僅是一只機械鐘,還是一件將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集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儀器。
據文獻記載,水運儀象臺高約12米,寬約7米,外形上狹下寬。儀象臺共分三層,以扶梯上下。底層用于安放水力驅動系統和晝夜報時系統。動力系統的核心是樞輪和天柱,水能通過**級的齒輪傳遞,分別用于帶動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每到一定時刻,報時裝置中的木人都會擊鼓和指示時間。
水運儀象臺的**層用于放置渾象。渾象是一種用于演示的天文儀器,表面刻有恒星及其方位。渾象中間赤道帶上裝有齒牙,齒牙與天柱上的天輪相接,帶動渾象旋轉。
水運儀象臺第三層上建有一個板屋,屋內安放一架渾儀。渾儀也通過齒牙和天柱上輪相接,通過天柱獲得旋轉動力。值得一提的是,板屋頂板是活動的,觀測時可以摘除,這種設計堪稱現代天文望遠鏡活動屋頂的先驅。
水運儀象臺建成約40年后,北宋滅亡,都城汴梁被金兵攻陷,水運儀象臺也隨之被毀。南宋時期,曾多次試圖重建,但均以失敗告終。目前,國內外已有一些機構和博物館根據歷史文獻復原出了水運儀象臺模型或等大的復制品,但都未能重現它的所有功能。
水運儀象臺的構思廣泛吸收了以前各家儀器的優點,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學家張思訓所改進的自動報時裝置的長處;在機械結構方面,采用了民間使用的水車、筒車、桔槔、凸輪和天平秤桿等機械原理,把觀測、演示和報時設備集中起來,組成了一個整體,成為一部自動化的天文臺。